(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你应该是根本不懂什么叫产业集群和区位优势。在你的脑子里,要办一家企业,只要创办者一拍脑子,从背后拿出一捆钞票,工人就在什么李家村,王家屯或者什么其他村的村头吭哧吭哧干活就完事了?人家开个小便利店或者小理发店都要精挑细选位置,不用说更加复杂的现代企业了。
首先,企业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要增加的额外投资,你那鸟不拉屎的地方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我办个厂还要顺带把你村头的路修了?要是不修路,我货还送不送了,延误或者因为路况造成的损失怎么办?
产业联系较强的企业因地理接近而节省相互间物质和信息的转移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我这里的大楼坐个电梯下两层就是我的供应商或者下游,我能随时去他办公室喝茶谈生意,你还要苦苦发着微信,过个十几二十分钟人家才回你,我这边仓库对门就是客户的仓库,或者我们几个公司共用一个仓库,你这边还要安排人发货在路上过个几天,中间因为信息和路途而产生的损耗怎么负责?
通过产业的空间集聚,可以使相同部门的企业数量增加,整体规模增大,进而使无法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的单个企业取得合作基础上的外部规模经济。我可能是个小企业,资金不多,无法自己通过做量来做到规模经济把成本打下来,但是在你的公司还在求供应商少点价格的时候,我这边已经联合园区里足够多的相同产业公司,我们捆绑在一起就有了议价权,可以集体采购和集体售卖来减低成本和提高售价来提高利润,而且虽然各家工厂对某个产品的需求不大,但将整个集群许多家厂的需求量集结起来,就足以支持在这一环节上采用专门技术设备生产,这不比你的人工小作坊强?又或者谁谁谁家有一种新的生产或者管理方法提升了效率,这边圈子这么小,不可能存在垄断知识的现象,过了一段时间大家都用这种方法。
而且,企业在相关部门之间实现专业化分工以及在生产与交易过程中的密切合作,可以获得外部范围经济。在一定限度内,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与企业数量的增长成正比关系,且它们都能使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得以降低。这个模式又叫“小狗经济”,在温州,一个乡镇事实上就是一个大企业。比如,肖江镇就是一个生产塑料编织袋的大企业,柳市镇就是一个生产低压电器的大企业;又如,整个嵊州市就是一个生产领带的大企业,整个台州市就是一个生产摩托车的大企业。只不过,这样的大企业是由几百家或上千家独立的小企业通过分工和市场交易形成的,我们一家企业可能规模小,资金少是竞争不过你,但是我们几百家企业合起来难道也不能和你抗衡吗?比如我国最大的徽章生产基地在温州苍南县,其铝制徽章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45%,并出口至欧美各国。在此集群中,根据效率和经济原则所进行的专业分工与协作表现得淋漓尽致:小小徽章的生产在流程上有设计、熔铝、写字、刻膜、晒版、打锤、钻孔、镀黄、点漆、制针、打号码、装配以及包装等十几道工序,这十几道工序都有独立的企业(加工专业户)来完成,而且每道工序产生的半成品都通过市场来交换,经过市场的中介,由800多家企业参与的各道工序集合起来才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流水线”,一个小小徽章的制作过程,就有八百多家企业参与,可以把每个企业的优势最大发挥,最大减低生产成本。
所以,你把拥有上述优势的企业拆分开来,送到你那穷乡僻壤,企业能活吗?那我就反问了,为什么某些地区能产生产业集群,而某些地区就不行呢?
标签: